報告題目:電化學儲能新材料設計
主講嘉賓:施思齊 教授(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
活動時間:4月7日(周三)14:00~16:00
活動地點:師昌緒樓403會議室
報告簡介:
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關鍵是材料。研發新材料的傳統方法是試錯法,從材料的發現到應用往往需要十幾年,很難滿足產業界對更高性能電化學儲能體系的要求。因此,迫切期望從物理學、材料學、化學和數據等學科交叉的角度,有機地融合理論、計算和實驗方法,理解電池材料中電子/離子輸運協同調控、界面電化學穩定性等關鍵科學問題,為電化學儲能新材料和新體系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持,以加快新材料和新體系的研發速度。本報告將著重結合本人和合作伙伴開展的一些工作介紹近些年來在這方面的主要進展,并對今后跨尺度計算在電化學儲能新材料和新體系研發中扮演的角色進行了展望。
嘉賓簡介:
施思齊,博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跟蹤計劃(東方學者),入選2014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1998年7月和2001年7月在江西師范大學分別獲物理專業學士學位和理論物理專業碩士學位,2004年7月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先后在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美國布朗大學、通用汽車研發中心做博士后或訪問學者,2013年6月起在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中國硅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學分會理事、上海市物理學會計算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綠色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編委、《中國科學:技術科學》青年編委、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CSTM標準委員會)材料基因組領域通則標準化工作技術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1)電化學能量存儲材料的物理基礎,(2)基于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的材料設計與性能優化研究。
研究成果:已在J. Am. Chem. Soc.、Joule、Nature Commun.、Adv. Mater.、Phys. Rev. B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他引6200余次,H因子40,ESI高倍引論文5篇,合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報告20余次。受邀為Chin. Phys. B、J. Materiomics等撰寫綜述和展望論文。
歡迎所內職工和研究生前來交流! |